先懂孩子再懂教?

思考vs.感性—-思考型孩子 多問他意見 感性型渴望情感支持 

相對於父母,孩子也在做各式各樣的決定與判斷,如果他或她比較喜歡依據邏輯推理、客觀分析下判斷,靠腦袋想出比較好的結論,屬於「思考」偏好。 

而感性型小孩下決定時,傾向相信自己的心意,講求和諧與同情,寧願根據個人主觀標準,考慮主要層面在於對人的影響。 

思考型孩子「每事問」,整天問個不停,一大堆的「如何」和「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知道問題及清楚背後的理由。 

爺爺奶奶告訴思考型孫子,想要買電動玩具,必須徵求父母同意,他們的答覆可能是:「太棒了,我最喜歡跟爸媽辯論了。」 

親子關係方面,思考型孩子傾向透過具體行動和負責任來表現愛,父母或許會覺得思考型的孩子不惹人憐愛,有距離感、不親密。但從孩子立場來看,他們可能認為妳老愛探人隱私、侵犯自由,並且保護過度,沒有給他足夠的空間,去面臨挑戰、學習自立及耐挫力。 

對待思考偏好的孩子,尊重他們「想知道為什麼」的需求,所以要清楚讓他們了解你的要求和決定背後的理由,像叫他們打掃房子,不如直接說「要把客廳清理乾淨,因為明天家裡有客人。」 

思考型孩子往往擁有極佳的邏輯推理能力,當家中有問題待解時,可以向他們尋求協助,即使他們還幼小。假如要改變家庭常規、旅行計畫或改正孩子行為時,不妨問問他們該怎麼做,才會公平合理。 

實際上,思考型孩子往往會用客觀標準和成果,來評量自己的表現,大人可以設定目標和物質報償,引發他們的動機,給他們空間與時間,練習獨立自強。 

感性型孩子則是追求和諧,他們對與人相處感到興趣,盡量避免衝突,想討人歡心,尋求讚美、回饋和特殊的感覺,所以他們需要很多情感、接受,才能發展茁壯。 

例如,在一場家庭聚會裡,親友激烈的辯論著哪家館子的獅子頭比較好吃,但在感性型孩子聽起來,會以為大人在吵架,讓他沒食慾。 

感性型的孩子渴望獲得讚美,感性型孩子彈鋼琴時,你不妨扮演讚賞大師,不斷的說太棒了,比上一次進步100倍,可以拿到1000分,那麼他們更樂於學習;若是太嚴苛批評:那個音彈得不對,這個鍵沒有按下去,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受喜歡,就可能會造成學習困擾。 

站在父母的立場,或許擔心感性型孩子需要「無止境」的情感支持,到底孩子真的有情感需求?還是想操縱別人?因此孩子受傷時,你明知他要被抱抱撫慰,可能會狠下心說「不要哭」,藉此讓他們堅強起來。 

若能揭開感性型孩子情緒的外表,客觀論事,就能得到解決問題的技巧。假如必須糾正感性型孩子某些行為,記得溫柔的進行這件事,坐離他們近些,握著他們的手,並在妳說出問題前,確定孩子感受到愛。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