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任何一個麻煩小子

看完這篇文章,我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如果一個和我們孩子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能夠用這樣正面的心看待他們,那麼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有什麼理由說不能呢?

Continue reading 永不放棄任何一個麻煩小子

最後一名的人生

送孩子上學,除了課本知識,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人生道理需要學習呢?

桃園有位國小老師,發現班上名叫來雄的同學,雖然成績不好,但卻相當有繪畫天份,於是她找來四名學生聯合拍紀錄片,希望藉此鼓勵其他小朋友,這段影片更成為97年廣播電視小金鐘入圍作品。

他是來雄,他的功課不算太好,但卻很有繪畫天份。

Continue reading 最後一名的人生

輕鬆搞定你的青少年?

作者:馮志梅 

身為父母親,我們都非常渴望我們的孩子是順服的,是願意從心裡面聽話的。

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容易做得到,有一個關鍵就是你要得著他的心,讓他從心裡對你心悅誠服。
Continue reading 輕鬆搞定你的青少年?

星期一的一堂課~ 130—『解讀』還是『解毒』?

你知道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別只在於思想嗎?你希望成為優秀的人才嗎?

你明白自己現在的人際關係, 金錢藍圖, 親子關係的狀態都是你”想”出來的嗎?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現狀不滿意, 請你相信,唯有改變思想才能轉變命運!

歡迎你報名公益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Continue reading 星期一的一堂課~ 130—『解讀』還是『解毒』?

在家教狀元?

摘錄自商業周刊 

清晨三點的冬夜,台北市文山區的木新路上漆黑一片,多數人仍在睡夢中。有一戶人家的房間燈卻亮了,這是徐家兄弟的房間。兩人簡單漱洗,穿上外套,開始了一天的課程。 

徐淑航、徐淑鴻兩兄弟分別從國小四、五年級開始在家自學,現在已是國二、國三的學生。 

他們過著舊時代古人黎明即起的生活,家中沒有電視,每天晚上八點就寢,在凌晨三點起床,趁著早上記憶力好,複習功課到六點。 

七點半開始上「品德課」,一家人談論「怎樣的人格是良善的」、「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該如何」、「學生該有的身分地位」。他們的老師是父親徐志田。 

台北內湖康寧國小附近社區內,這裡是花旗銀行資訊部副總裁吳建興的家。 

家裡七坪的大書房裡,是他一雙兒女的教室。他們通常會坐在各自書桌和電腦前,根據「媽媽老師」謝君苓排的一週進度表,以美式方式,自己管理學習時間。 

他們是最忙碌的自學小學生,與兩個國小、數個才藝班、共學團體、六個家庭、無限的網路世界互動,並且走遍南北台灣、每年飛往世界各地旅行一次,最遠曾到法國。

台中SOGO百貨後面的中美街上,傳來《易經》乾卦的背誦聲:「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李亮儒在五分鐘背完《易經》乾卦一千零五十五個字。 

他是書法家之子,從三歲半起,隨著父親李傳樑讀經,現在每天讀經四小時。雖然才十二歲,但他已能熟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老子等中國古籍,現在正在研習五經。 

讀經的李亮儒,問父親問題和一般小孩不太一樣,有一次他問道:「若爸爸你在華容道,會不會放走曹操?」 

清晨三點起床念書的徐家兄弟、花旗銀行副總裁之子吳家姊弟、每天抄論語的李亮儒,他們都是放棄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選擇在家自學的孩子。 

教育新制:八年前,台灣開始實行,目前全台超過六百名在家自學者自從民國五十七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到學校受教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父母想在家自己教小孩,卻是不合法。 

於是,李曼麗等家長極力奔走,陳情書上寫著:「目前社會風氣敗壞,連帶校園風氣也是敗壞,已經嚴重影響到學齡兒童求學的環境。譬如,在小學裡充斥著電動玩具、金錢交易、暴力、勒索、結黨、炫耀、色情漫畫。 

我們極關心兒女成長是否健康正常,所以我們辭去工作,在家親自教養我們自己的兒女。」她們的陳情,換來台北市教育局在民國八十六年開放試辦在家自學。 

民國八十八年,「國民教育法」鬆綁,允許在家自學。至今,估計全台有超過六百個在家自學的孩子。 

雖然這占所有學齡學生比率還不到一%,但每年申請在家自學的案件,成長率卻很可觀。 

根據非官方的「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統計,在家自學從去年的四百三十六件,到今年達六百一十六件,成長率達四一%。 

台灣開放「在家自學」的時間,比美國晚了二十五年。現在,歐美先進國家,在家自學的數量逐年成長。 

星期一的一堂課~129—上天的考試卷?

你知道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別只在於思想嗎?你希望成為優秀的人才嗎?

你明白自己現在的人際關係, 金錢藍圖, 親子關係的狀態都是你”想”出來的嗎?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現狀不滿意, 請你相信,唯有改變思想才能轉變命運!

歡迎你報名公益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Continue reading 星期一的一堂課~129—上天的考試卷?

趁黃金五階段,教他愛自己

商業周刊 第1021期

今年初,《商業周刊》曾推出「快樂國丹麥」專題,探索這曾經是高自殺率的北歐雪國,為何能轉型為全世界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

剝絲抽繭後發現,這與改革後的教育價值有相當大關係。

丹麥的教育,是自小從人「出發」,從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社群能力,到訓練孩子多元的嘗試,不侷限在教科書上的學科學習。

誠如一位丹麥教育家所說:「增加知識固然重要,但若一個人無法體認人生的重要,那麼所有的知識都沒有力量。」

丹麥人不在於教育孩子可以做些什麼,贏過多少人,更是「我是誰」的自我探索與認識!

Continue reading 趁黃金五階段,教他愛自己

孩子需要挫折而非指責?

孩子上國中以後,認識了社會上的朋友,染上了打架、抽煙的習慣,爸爸忍無可忍,動手痛打孩子。 

孩子只要聽到爸爸起床、開門的聲音,就會緊張到腦袋一片空白,手腳發抖。 

其實孩子並不怕被爸爸媽媽打,他們只怕被「感動」。

 

Continue reading 孩子需要挫折而非指責?

星期一的一堂課~128—如果爸爸是女生?

你知道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別只在於思想嗎?你希望成為優秀的人才嗎?

你明白自己現在的人際關係, 金錢藍圖, 親子關係的狀態都是你”想”出來的嗎?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現狀不滿意, 請你相信,唯有改變思想才能轉變命運!

歡迎你報名公益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Continue reading 星期一的一堂課~128—如果爸爸是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