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被寵壞的?

有位母親為了兒子的問題來接受咨詢。兒子今年10歲,讀小學三年級,有許多毛病,家長和老師都拿他沒辦法。

我請那位母親舉例說明。 

有一天,兒子想帶玩具去學校。母親說不行,他就不吃飯。母親怎麼哄他都沒用,最後忍無可忍,罵了他幾句。 

結果,他把桌子掀了,躲到廁所裡不出來。眼看上學要遲到了,母親只好同意他帶玩具。

我問母親:“為甚麼開始的時候不讓他帶玩具?” 

母親說:“帶玩具去上課,他就無法專心上課。再說,學校也不准帶玩具。” 

“後來為什麼又讓他帶了?” 

母親說:“不讓他帶,他就不去上學。” 

“原來如此,你認為「不去上學」比「上課不認真」更嚴重,是嗎?” 

母親說:“那當然囉。” 

“如果他明天還要帶玩具去學校,你怎麼辦?” 

母親說:“我還是不讓他帶。” 

“他如果不去上學怎麼辦?” 

母親說:“我不知道。你說怎麼辦?” 

“你認為「不去上學」嚴重還是「帶玩具去學校影響上課」嚴重?” 

母親說:“當然是「不去上學」嚴重。” 

“那就讓他帶吧。” 

母親感到很驚訝:“這怎麼可以啊!” 

“不讓他帶,他就不去上學。「不去上學」又比「上課不認真」嚴重。所以,只能讓他帶。與其折騰一番再讓他帶,還不如一開始就讓他帶。” 

母親說:“也許我不讓他帶,他就不帶呢?” 

“如果你不讓他帶,他就不去上學呢?” 

母親說:“也許他不會不去上學。”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到底是孩子叛逆還是家長叛逆。 

孩子要某樣東西,家長不給,孩子就鬧。家長說孩子叛逆,不聽家長的話。我說是家長叛逆,沒有順從孩子。 

家長說,這個東西對孩子沒有好處,不能給。結果呢,孩子一鬧,家長還是給了。 

如果真的是不好的東西,那麼家長應該打死也不會給。既然最後還是給了,說明這個東西絕對不是不能給的。 

許多家長處理這種事情的方法是:能不給就不給。 

甚麼叫能不給就不給? 

說白了,就是孩子不鬧就不給,鬧了就給。不鬧就不給,這是對不鬧的懲罰;鬧了就給,這是對鬧的奬勵。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會鬧呢? 

矛盾型人格有許多表現,愛鬧便是其一。一旦形成這樣的人格模式,將來的人際關係就會充滿矛盾,衝突不斷,既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 

我告訴這位母親,做事一定要有原則,甚麼可以給,甚麼不可以給,心中要有數。不能朝三暮四,一天一種做法。 

可以給的,不要等他鬧,早點給;不可以給的,他再怎麼鬧,也不要給。 

母親說:“不行啊,我鬥不過他的。他把我的心思摸透了。” 

“你的心思是甚麼?” 

母親說:“我也不知道。” 

“你的「心思」其實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昨天他想帶玩具去學校,你不同意,他就不去上學,最後你只好同意。 

如果明天他還想帶玩具去學校,你還是不同意,他又會發生不去上學的情況,最後你還是只得同意了。 

這表示,不同意就是不行的。既然這樣,如果他還想帶玩具去學校,你就應該立即同意。” 

母親說:“原來如此,所以我應該從頭到尾都要堅持『帶玩具去學校就是不行的』才是啊…” 

如果您喜歡部落格的文章,歡迎您多多利用【Email訂閱最新文章】

* 加入我的噗浪 

P.S. 提醒大家, 在網路虛擬空間中, 最重視的是禮貌與彼此的尊重.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且值得推廣引用, 請按【funP推推王】, 切勿直接複製流傳喔.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