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懲罰,而非體罰?

習慣的培養要特別重視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

比方說,小孩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就特別注意看大人的反應,如果大人在這個時候不但不制止他,還笑,那這孩子會認為大人默認了他的行為,第二次還罵,而且會罵得更厲害。

小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的後果,他只關心大人的反應。

所以對孩子的第一次罵人,大人就要指出他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如果他不聽,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讓大家都不理睬他,也就是不認可他的行為。

他就會明白:“這不是好事情,別人都不喜歡。”他就不會再罵了。這裡的不理睬就是一種懲罰。

現在的學校裡有不少所謂的問題學生很難教育,那麼這些學生的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原因在那裡?

原因很多,有一些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大多數的孩子是獨生子女。

不少孩子的家長有這種想法,認為自己小的時候生活很苦,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吃自己小的時候吃過的苦,於是對孩子太遷就,在嬰兒時一哭就抱,到了幼兒時要甚麼給他甚麼,大人都要聽他的,從小就沒有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了許多壞的習慣。

等到發現問題嚴重了,再開始對孩子批評、指責,由於孩子的許多行為在以前大人從來沒有反對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孩子就不肯承認錯誤,不服教育。

於是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了,沒有辦法教育了,又採取相反的極端的方法,就是打罵孩子,孩子對大人的打罵極端反感,產生對立和對抗情緒,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更糟。學校裡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不少就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在家長教育孩子時,孩子的家長用講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他的孩子也比較講道理;

孩子的家長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他的孩子也比較粗暴。

道理很簡單,因為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在孩子的心裡認為,家長可以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孩子的不少好的習慣或壞的習慣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

所以要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也應該好好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素質,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的榜樣,用好的、有效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德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對我們應該有一點啓發:

有一家人家,兒子心血來潮對父親說:『爸爸,我明天想去爬山去。』

爸爸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他對兒子說:

[hidepost=1]『你的計劃呢? 你準備怎麼去呀,跟誰去呀,帶不帶午餐,到哪個地方去?』 兒子說:『我還沒有想過。』 父親說:『你沒想過的事不要說。』[/hidepost]

 

這位父親的做法就是要孩子養成做一件事情以前要有計劃的好習慣。

而改掉壞習慣不一定要都用懲罰的手段的。

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個母親的三次家長會》,講的是一位母親三次家長會後對孩子的教育。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稚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過動的現象,在椅子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甚麼?

母親想起老師那不屑的表情差一點流下眼淚,但她對兒子說:『老師稱讚你,說寶貝你原來在椅子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羡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貝進步了』。

第二次家長會,小學老師對母親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聽了老師的話母親流淚了,但在回家以後她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學的,這次你的同學排在第21名。』

第三次是初中畢業班家長會,老師沒有在成績差的學生名單裡提到她的兒子,到家長會結束也沒有提到她的兒子的名字,她有點不習慣。

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依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上好高中有點危險。』

母親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導師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好的高中。』

高中畢業了,當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份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裡大哭起來。

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她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用賞識教育代替懲罰教育,她成功了。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母親和老師一樣批評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又打又罵,那麼她的孩子的今天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其實孩子的成功在大人,不在孩子本身啊… 

 

如果您喜歡部落格的文章,歡迎您多多利用【Email訂閱最新文章】

* 加入我的噗浪

P.S. 提醒大家, 在網路虛擬空間中, 最重視的是禮貌與彼此的尊重.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且值得推廣引用, 請按【funP推推王】, 切勿直接複製流傳喔.

臉書留言

留言

Published by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