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該怎麼辦?

(贊助點數:5元)

孩子與大人不同,他們會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到的「應該」都跟他們一樣,因此他們會無法了解為什麼別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當他們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父母可以怎麼做?

繼續閱讀 孩子任性該怎麼辦?

孩子愛說「不要」?

(贊助點數:1元)

當孩子開始愛說「不要」時,其實是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

在孩子的心中,大人本來是具有絕對性的權威,當他可以挑戰,並且嘗試碰撞原本很權威的大人,對他來說是一種「成長」的表示。

當孩子出現反抗行為,例如,亂扔東西、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情、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他猛搖頭說「我不要」等等,這些都是在測試你的限度,包括你的耐性限度、你的規範限度,以及他能改變環境的能力達到什麼程度等。

其實,孩子只是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而已,看看事情如果不這麼做,會變成什麼樣子?

繼續閱讀 孩子愛說「不要」?

孩子很黏爸媽?

(贊助點數:1元)

父母親也許會發現,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突然變得很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其實是因為透過探索,讓他發現這個世界比他想像中還要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所以會感到沒有安全感,轉而更依賴父母,但這事實上只是他學習獨立的一個過程而已。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即抽象思考)開始發展了,所以當聽到報紙發處窸窣的聲音時,他會以為報紙變成活的東西,可能會做出可怕的事情。

繼續閱讀 孩子很黏爸媽?

孩子喜歡做危險動作怎麼辦?

1歲~3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

這個階段孩子必須學習「自主」—–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等。

若無法獨立自主,還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世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會有一些危險動作,例如: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等。

孩子想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做什麼?能夠打破嗎?

透過碰觸好把這些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探險家。

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繼續閱讀 孩子喜歡做危險動作怎麼辦?

2歲小孩的叛逆?

(贊助點數:5元)

研究發現,1歲半~2歲的孩子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

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處理因等待點心或禮物而帶來的挫折。

孩子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

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2歲孩子開始有很多想法,但語言能力卻還不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些,都會讓他們感到挫折及生氣。

繼續閱讀 2歲小孩的叛逆?

3~6歲的孩子該怎麼教?

作者:陳珮雯     出處:親子天下 

三至六歲,孩子進入幼稚園,並準備邁入小學。父母應該將教養重點放在哪幾大面向?

教養資源應該投入哪裡? 

教養角度又應該如何,才不會陷入常見的教養迷思? 

俗諺:「三歲看大、六歲看老」。究竟教養三至六歲的孩子,施力點要擺在哪裡,才能幫助孩子順利銜接小學生活,發展成一生受用的基礎能力?

幼教專家認為,父母應該幫學前幼兒搭建五大支柱: 

一、體適能的奠基; 

二、同儕相處技巧; 

三、責任感的關鍵養成; 

四、良好的自我概念; 

五、手足關係的經營。 

三至六歲,孩子進入幼稚園,並準備邁入小學。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趙蕙鈴觀察,父母直觀上很容易把教養重點放在智育學習,產生「見樹不見林」的教養迷思。 

教養資源的投入也過於單一或片面,忽略了學前教養應該是「全人發展」,需全面觀照孩子的身體、社會、情緒、認知、語言……等各面向發展。 

繼續閱讀 3~6歲的孩子該怎麼教?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不能做的八件事

看完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感觸良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這些大人的情緒反應也如同孩子一樣,討厭被說教,討厭被威脅,更討厭被貼標籤,我們也希望家人、另一伴或朋友能陪伴我們的情緒,甚至能幫助我們昇華。

建議大家看完後不妨舉一反三,將文章中所提到的方法運用在親子、夫妻、父母、朋友、同事等身上,或許你會發現不同的收穫唷….

祝幸福、快樂、成功!

—————————————-

繼續閱讀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不能做的八件事

孩子不守時怎麼辦?

個案描述:

母親:「孩子總是不守時怎麼辦啊?我兒子今年11歲,每次我答應讓他出去玩,他也答應好了幾點鐘回來,可是他經常回來的時間都很晚,從小到大這種情況時常發生。

孩子一直是我們自己帶,他爸爸帶的多一些,我們倆都是比較守時的人;以前,孩子回來晚了,他爸爸都是很嚴厲的訓斥他。

記得有一次,孩子回來晚了很害怕,嚇得他一進門就主動在門口罰站,最近我學習了賞識教育後,我跟他爸爸說不要管了,我開始經常誇奬他,現在比以前回來的時間提前了一些,但他還是不能守時。

有時在同學家玩,有時在外面玩具店,究竟他在玩什麼我也不太清楚,我很擔心他養成壞習慣,因為在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喜歡不守時的人。 」

賞識教育分析:

1、因夫妻倆都很守時,所以把守時看得非常重要,當孩子犯了不守時的錯時,隨即聯想到孩子也許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因不守時而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把孩子的缺點無形中放大了,於是覺得不可原諒,故採取很嚴厲的斥責來對待孩子,這種方式反而強化了孩子潛意識中的不守時。

2、父母因害怕孩子走偏而嚴厲,但父母的嚴厲又導致了孩子的恐懼,讓孩子對不守時有了很強的罪惡感,每當發現自己由於天性(喜歡玩耍)而忘了時間後,孩子就開始怕,怕爸爸媽媽的不原諒,怕爸爸媽媽的嚴厲,痛恨自己的再一次犯錯。小小的孩子如何能承載如此的矛盾衝突?孩子因此怕回家了,他還能守時嗎?

賞識教育建議:

1、「等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把賞識教育融入生活,變成自然,變成習慣,是一個「過程」,孩子守時,也是一個「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

2、「修復親子關係」是成功的第一步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守時的概念不是很清晰,若家長又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指責、抱怨、批評,那麼孩子自然不會想到要去守時,只會感覺到心靈受到了傷害而已,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遭到了破壞,在親子關係不融洽的時候想要訓練孩子守時的習慣是絕對行不通的。

3、 訓練孩子守時的方法很多,比如:如果事先答應爸爸媽媽的時間不能遵守 ,爸爸媽媽還是可以做一些適當的懲罰,減少第二天玩的時間 ,或者和孩子商量出一個更適合的時間。

問問孩子都喜歡玩甚麼?聽聽孩子有什麼心願?融入他們的世界,自然就能誘出來了。

如果您喜歡部落格的文章,歡迎您多多利用【Email訂閱最新文章】

* 加入我的噗浪

P.S. 提醒大家, 在網路虛擬空間中, 最重視的是禮貌與彼此的尊重.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且值得推廣引用, 請按【funP推推王】, 切勿直接複製流傳喔.

孩子是如何被寵壞的?

有位母親為了兒子的問題來接受咨詢。兒子今年10歲,讀小學三年級,有許多毛病,家長和老師都拿他沒辦法。

我請那位母親舉例說明。 

有一天,兒子想帶玩具去學校。母親說不行,他就不吃飯。母親怎麼哄他都沒用,最後忍無可忍,罵了他幾句。 

結果,他把桌子掀了,躲到廁所裡不出來。眼看上學要遲到了,母親只好同意他帶玩具。 繼續閱讀 孩子是如何被寵壞的?

如何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像個謎,深深地吸引著父母,同時也困惑著父母。他每一天都發生著變化,每一刻都在尋求刺激,每件事都令他感到好奇,任何事情都可能變成他的探索的題材。

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勁,似乎總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怎樣才能瞭解孩子的需要?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該怎麼做?

很顯然地,語言不是孩子表達需求的主要方式,他們更多時候是用行動來表達,他們缺少語言這個人類主要的溝通方法,但好在孩子有著強烈的表達和滿足內在需要的本能。  

他們從生命的第一刻起,就有能力用行動來表達自己。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並不缺乏了解孩子需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