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一堂課~98—因為媽媽,我再也無法上樓梯?

你知道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別只在於思想嗎?你希望成為優秀的人才嗎?你明白自己現在的人際關係, 金錢藍圖, 親子關係的狀態都是你”想”出來的嗎?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現狀不滿意, 請你相信,唯有改變思想才能轉變命運!

歡迎你報名公益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在本週星期一的一堂課中,談到【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一般人忽聞父母生病,身雖在外地,心卻焦慮不安,仁心流露無疑,但回到家見著面,卻反而一句話也說不上,或只是簡略地問幾句,而不知如何將滿滿的心意藉言行充分表達出來,致使表達出來舉止的和病情嚴重所需具體關懷不太成比例。

所以說,太過粗疏的表達是無法點化生活的禮文秩序的。

然而,奢者屬外有餘而內不足,也就是注重外相文飾甚於內在真情厚意。

當文飾浮華超過真情時,內不足,外亦將失啊!

至於儉者,則屬內有餘而外不足,也就是說內在誠樸是有的,但表達得太粗疏。

但即使如此,畢竟內在本質還是在的,所以孔子才會說「與其奢也寧儉」。】

某位媽媽忍不住分享道:「我前幾天去幼稚園接孩子放學,老師跟我說,孩子拿著筆跟其他同學玩鬧時,把同學弄傷了。

老師雖然沒有親眼看見,但是在玩鬧的同學中,只有我兒子手上有拿筆。

老師事後問過我兒子,但孩子只是不斷地哭, 一句話都不肯說,所以老師希望我能跟孩子溝通這件事。

回到家後,我跟孩子說:『媽媽跟你說,以後你在玩的時候,手上絕對不能拿著東西,否則會傷到自己,也會傷到別人,知道嗎?』

我發現自己自從來上星期一的一堂課之後,對孩子的態度、語言漸漸有些不同。

如果照我以前的方式,可能早就狠狠地責備孩子了,可是我這次卻只有把溝通的焦點放在『讓孩子清楚這件事的危險性』而已…」

時間過了好一會兒,老師才徐徐道來:「我現在才講是因為我怕我講得太快,會不小心傷到妳,上次我講得好像快了點…

不過,針對你剛剛分享的部份,我聽起來還是感覺怪怪的….

因為你的做法不是找孩子一起討論,讓他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而是直接告訴他『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如果是這樣,孩子就會從我們身上『感覺』到即便老師是不確定的,但是媽媽卻已經和老師、同學們站在同一立場,都認定是他的問題。」

這位媽媽解釋道:「回到家後,我有跟孩子討論事情發生的經過,我才跟孩子說那段話的….」

老師補充道:「但是你剛剛在闡述時的語氣、肢體及眼神已經顯露出你實際上已受到老師的影響,也認同是孩子犯的錯。

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我不會這麼做。

 

[hidepost=1]我會帶著支持肯定的眼神,篤定信任的語氣問他說:『寶貝,告訴媽媽,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被『誤會』?你儘管跟媽媽說,媽媽絕對支持你到底…媽媽相信你絕對有智慧,媽媽支持你….你儘管說…』  孩子聽完,絕對會把他所有的委屈、憤怒都宣洩出來。  等他發洩完了,再問他,如果事情重頭來過,他會怎麼做?  我們只要幫助孩子用他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去思考,這樣就好啦….  可是你的做法卻是要孩子以後玩耍時,手上都不可以拿東西。」  「記得上次有位同學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三歲小孩在一次爬樓梯時,忽然聽到媽媽從遠處傳來三聲非常激動的喊叫聲:『NO….NO….NO』  孩子被媽媽如此激烈的喊叫聲嚇得當場目瞪口呆,只能望著樓梯直發抖。  過了幾年,孩子開始上學了,但是他沒有辦法進學校,因為學校有樓梯。  又過了幾年,孩子到游泳池游泳,但是他沒有辦法上岸,因為游泳池有樓梯。  又過幾年,孩子提著行李到機場準備出國,但是他卻沒辦法上飛機,因為登機處有樓梯。  孩子的一生,就因為母親那三聲『NO….NO….NO』給徹底摧毀了。》  同樣的道理,你現在告訴孩子手上不能拿東西,那麼將來他打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時,手上需不需要拿東西?    需要,是嗎?  但是他卻因為你的限制,可能將來再也無法參與任何運動,因為他的手上都要『拿東西』。」 [/hidepost]

 

聽完老師一席話,讓我陷入一陣沈思,久久無法開口….

我原以為愛家人、孩子的方式就是盡所能地保護他們,讓他們避免傷害,但沒想到這樣的想法竟然才是『真正的傷害』。

回想過去的成長歷程,我發現自己有好長一段時間其實是很抗拒被保護的,恨不得馬上能有機會展現獨立自主。

話雖如此,當時的心裡卻又希望能被人呵護、被人體貼、被人關心,甚至被人引導而非教導。

因此常常陷入這兩種矛盾心情之中而不能自主。

我現在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當時會有那種矛盾的心情了。

原來我其實是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及判斷去做決定,而不是依賴父母親的思想、經驗來安排自己的生命。

所以每每遇到父母親的要求、規定、限制,心裡總有一股想要跟他們對抗的衝動。

然而,當我渴望爭取獨立思考、判斷的同時,我卻還是希望父母親是願意了解我的,尤其是當我判斷錯誤、犯下過錯、思考偏差時,他們的體貼與耐心引導是我當時引頸期盼的。

如今,我已成人應事,卻沒想到自己也犯下那個曾經讓我陷入矛盾爭扎的錯誤。

我想這或許是為什麼當我為了保護先生的健康而囉嗦他時,他會如此的抗拒;

當我為了保護他的面子而選擇迎合他的脾氣時,他的貴人卻逐漸遠離。

當我為了避免他的辛勞而攬下一切雜事時,他會變得『視為理所當然』而讓人心生畏懼的原因了。

思索至此,或許現在正是我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表達『正確的愛』的時候到了吧…..

 

*美人魚想問: 當鄰居三不五時就把他的孩子託給你照顧,而你心裡其實很不情願,卻又怕傷和氣時,你會如何真誠表達呢? 

請大家多多留言回應唷… 

 

如果您喜歡部落格的文章,歡迎您多多利用【Email訂閱最新文章】


* 加入我的噗浪

 

P.S. 『您的世界是您所相信的! 唯有轉變思想才能改變命運!』

如果各位網友們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 請您相信, 這只是星期一的一堂課的一小角, 唯有實際行動、親身參與才能窺其全貌.

最後,提醒大家, 在網路虛擬空間中, 最重視的是禮貌與彼此的尊重.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且值得推廣引用, 請按【funP推推王】, 切勿直接複製流傳喔.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

12 thoughts on “星期一的一堂課~98—因為媽媽,我再也無法上樓梯?”

  1. 板主回覆:
    Dear 黃小姐,
    謝謝您的留言與愛心。
    劃撥帳號:22635093 戶名:盧冠
    聯絡電話:崇德光慧讀經教育全球資訊網 (049)2351346轉201
    祝您幸福、快樂、成功!

  2. 板主回覆:
    Dear 冠蓉,
    別灰心,我想妳在教育孩子上已經盡力了,現在就只是在細部觀念上的調整而已。
    我們讀經班有一個男生當初跟祐安的情況很類似。個性很外向,表現也很亮眼,但是在尊重別人及團隊合作上的本事是欠缺的。
    因此他在人際關係上出了很大的狀況,不但遭同學排擠,還被老師貼標籤,讓媽媽相當頭痛。
    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媽媽在成長過程中,誤以為『賞識教育』是要對孩子溫和地講道理、而且要不時地讚美孩子,結果她的孩子從媽媽身上發現原來自己是如此的優秀,即使行為不恰當,媽媽的態度都那麼溫柔,所以就認定自己的做法也沒什麼錯…到最後這個孩子變得自傲、對人不耐煩、甚至覺得媽媽沒什麼本事。
    後來是媽媽逐步釐清觀念,調整語言,該嚴厲就嚴厲,該讚美孩子的部份才讚美,孩子的行為才漸漸調整回來。
    像祐安這樣表現突出的孩子,我覺得不太適合給她太多抽象的讚美。(例如:你好棒,但『棒』在哪裡並沒有講…)
    你可以回憶一下,祐安在讀經班被讚美時,老師們是不是後面都有加上她必須再努力的部份?
    講句比較直接的話,希望你不要介意,例如今天我在公車上稱讚她,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不會當場附和說:『我也覺得孩子來讀經班以後有改變。』因為這可能會擴大孩子不成熟的傲氣,將來可能會很難引導。
    我的做法可能會跟孩子說:『媽媽覺得你在背讀經的部份有進步,但是媽媽總覺得不知道哪裡怪怪的,好像還有什麼地方不圓滿,你要不要自己講講看?』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做得非常好,沒有地方需要調整,那就太好了,因為契機點到了。
    我反而會趁機跟孩子說:「寶貝,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那麼媽媽就必須要老實跟妳講,我真的不能接受你對我的態度,我是非常有心情的,尤其是看到你對我不耐煩,真的讓我有種想要放棄關心你的念頭。
    但因為你是我生的,我才沒有這麼做。如果換做是別人,可能早就想辦法遠離你了。媽媽必須跟你說,我跟妳一樣是人,也會有情緒,如果哪一天我被惹得抓狂了,那麼很抱歉,我可能只能用最沒有智慧的方式教育你,你要那樣嗎?」
    像曾老師常說的,孩子在13歲之前,是非原則一定要非常嚴謹,一定要一致。
    不尊重大人、長輩本來就是不正確的行為,如果我們的態度又太溫和,孩子的是非價值觀會不會反而是被我們搞糊塗了呢?
    你參考唷…
    祝幸福、快樂、成功!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