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我可以」的引擎

(贊助點數:5元)

整理自親子天下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孩子透過「做」來了解「我是誰,會什麼」。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勇於嘗試?

教室裡又來了六個新孩子!

不管是三歲或五歲,在這兩個星期裡,他們已清楚的告訴我,他們是怎樣看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覺得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好。

三歲的小艾任何事都習慣先自己來,實在是打不開、折不了,才來找老師說:「我需要幫忙。」

就算需要幫忙,她小小的臉龐上,仍寫滿了自信!

同樣是三歲的茱莉,只要東西灑了、鞋子稍微套不上,就扭頭哭叫:「我不會做,我太小了。」

就算我和助教對她說:「你是大孩子了,先試試看,我會幫你的。」她的回答仍是:「我不是大孩子,你撿起來,你幫我穿。」

小小的身軀,寸寸表達著「我沒有能力」。

五歲的羅傑,讓我想起二年前離開的小賓。

兩人同樣是不能解讀社會行為的亞斯伯格症小孩,但不同的是,小賓總先動手試,而羅傑卻拒絕嘗試,老是先說、或以抗拒的行為來表示:「我不願意做。」

其實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不好,所以用憤怒和拒絕來掩飾他的無力感。

孩子看自己「是有能力,或無助的」,代表著對「自我」概念的認識。

自我概念良好的孩子,受挫力較高,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挫折,只是另一個新的嘗試起點。

自我概念較差的孩子,遇事容易放棄,會覺得自己沒能力,很容易一敗塗地。

而幼兒不會等到長大才開始發展自我概念,而是從一出生、從日常生活的互動中,來奠定「我是誰」、「我會……」的自我概念。

完成「控制身體」的生理成就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不管他是小艾或茱莉,先天氣質是勇往直前或害羞觀望;也不管他有沒有先天上的學習挑戰,像小賓或羅傑,小小孩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成為「獨特、自主的自己」!

小小孩都會有不可抗拒的趨力,想要「做」、渴望「完成」。別訝異,許多才一、兩歲的小孩,就很堅持要「自己」穿衣、穿鞋、吃飯,甚至過馬路。

在生命的前三年裡,沒有比學會自立和自主更重要的事了!

孩子從出生,頭不能抬,到開始邁開大步行走,每一個讓自己自立、自主的行為,都會讓他著迷的一試再試。

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幼兒執意要自己做那些事,並不是因為容易,而是因為它們困難!

好比他不斷想辦法,要把難以掌握的湯匙轉對方向,把晃來晃去的腳掌和襪口對得更準。他既不是為了讚賞,也非為了領獎,只是因為那「我想要、我可以」的驅力罷了。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