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必學的5大教養觀念

把握「中童期」的最後教養良機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6~12歲的「中童期」,可算相當關鍵。

《6~12歲的生活教養》作者約翰.德瑞斯契(John M. Drescher)在書中指出,與青少年的狂飆相較,中童期顯得太平淡,但這幾年卻是進入青春期、成年期最重要的準備階段,也可說是父母的「最後良機」,如果在此時期建立好基礎,必然有助於青少年時期的溝通。

首先,中童期是你擁抱孩子的最後良機,大部分孩子在11、12歲以前都很喜愛擁抱,此階段孩子表現乖巧最大的原因,不是害怕被懲罰或得不到父母的認同,而是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這源自於幼年期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做了最不惹人疼愛的事情,如失敗或犯錯時,正是父母表達愛最重要的時刻。孩子的錯誤行為需要用愛來導正,如此即使遭到懲罰,也不會質疑父母的愛是否存在。

願意花時間與孩子相處,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德瑞斯契認為,中童期是孩子與家長可以質量並重相處的最後良機,因為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時間會逐漸轉移到同儕的相處上。

而如果在這段時期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愛的關注,孩子便會以不當的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中童期也是灌輸孩子價值觀最主要的時期。

德瑞斯契指出,父母有機會將信念傳授給孩子,教導孩子們有關生命意義的事。到了青春期,孩子都很清楚父母的信念和想法,也知道父母對既定情況的反應。

中童期的孩子會主動提出問題,父母必須乘機回答、灌輸價值觀;到了青春期,則要變成由父母提出問題,引導或激發青少年的思考和觀念。

孩子說不聽、教不動怎麼辦?

清晨,鬧鐘響了快10分鐘,小信仍賴在被窩裡,直到媽媽搖醒他,他才睜著惺忪睡眼開始刷牙、洗臉,在媽媽說了不下數十次「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已經近一個小時過去,最後媽媽只得把早餐塞進小信的書包,然後母子倆奪門而出趕上班、上學。

放學後,小信進了家門就把書包丟在沙發上,手裡握著遙控器開始搜尋電視節目,直到吃晚餐才依依不捨關上電視。

肚子填飽了,小信走進房間坐在從不關機的電腦前,開始在線上遊戲裡展開廝殺,儘管媽媽不斷在旁嘮叨,「你功課寫了沒?」「趕快去洗澡!」小信通通充耳不聞,最後索性關上房門。

當火冒三丈的媽媽開始提高音浪威脅,「你再不去洗澡,就給我試試看!」「你再不關上電腦,我就把電腦丟掉!」小信才心不甘、情不願跟螢幕前的戰友說,「我老母抓狂了,886~」

上課嚼口香糖,還故意發出聲響

類似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也每天發生在你家?

鏡頭轉到台北縣新店華城路上私立康橋實驗雙語高中的優美校園。

明明是上課時間,國中部的阿修口裡卻嚼著口香糖,還故意發出「嘖嘖」聲,老師不得不出言制止。

阿修下巴抬得高高的斜睨著老師,過半晌才緩緩起身,走到垃圾桶邊把口香糖吐掉。

正當老師準備繼續講課,回到座位的阿修雖然口裡已沒有口香糖,卻仍做出咀嚼的動作,他滿不在乎的看著老師,彷彿在說「看你拿我怎麼辦?」

這已算是阿修「溫和」的反抗行為,自進入康橋國小部開始,他慣常不交功課,上課也常打瞌睡,有時更在課堂上公然出言挑釁師長。

阿修的父母都是留學國外的高知識分子,也在社會上成就一番事業,他們實在無法理解阿修為何和他們不一樣?

尤其阿修升上七年級進入青少年狂飆期後,更是變本加厲,不僅常與師長發生言語衝突,與父母之間的代溝也越形嚴重。

爸爸於是生氣又灰心的說,「我們家都這麼優秀,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此言一出,讓阿修更加自暴自棄,親子關係也更難以修復。

但阿修並非異數,兩年前,康橋校長張啟隆為了整頓國中部校園,一次便請走11個不守校規的學生,小哲便是其中之一。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

3 thoughts on “爸媽必學的5大教養觀念”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