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必學的5大教養觀念

態度與觀念

父母教育孩子守紀律或培養特定紀律行為,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態度及觀念:

1.自己帶頭做

這是各方面教養的基本法則,父母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孩子也會效法;起而行帶著孩子跑步、打籃球,會比口頭上叫孩子多運動來得有用;

若你曾經戒菸、減重,可以把你歷經掙扎後成功革除惡習的經驗與孩子分享,會有很好的激勵效果;

還有,你能堅持自己立下的規矩,不會因為自己疲憊或忙碌而對孩子讓步,就是實行紀律最好的示範。

2.必須勇於管教

父母必須勇於管教孩子,給孩子可依循的規矩,孩子需要父母適時給他們方向,做他們的模範,或是畫定紀律的界限。

具體有形的規範如儀式化的習慣、生活常規,減輕了孩子自行摸索的負擔。失去規範的依靠和引導,孩子會因亂無章法而迷失,最後被迫在社會的殘酷現實中辛苦求生。

3.獎賞、懲罰都不好

在自律和被規範中間,自律才是有效的紀律。

獎品容易導致孩子以好的表現換取報酬,處罰則無法激勵孩子好的行為,甚至引起怨恨。

父母應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盡量以鼓勵或引發動機的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自發性學習、守紀律,把孩子教導成規範的主人,而非成為規範的奴隸。

4.以協助取代批評

要求孩子紀律的目的不是執行法紀,父母應以協助取代批評、定罪。

當孩子聽到父母評論他們「你老是……」時,他們將深信不疑,並繼續惡習。

父母必須對這個想法有信心:缺乏組織、懶散或拖拖拉拉,並非孩子的人格特質,也非性格缺點,它只是一種習慣,會因孩子的成熟度而有所不同,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改變習慣。

父母可以根據這樣的信心傳達給孩子正面的形象,同時以溫合堅定的態度、適當的工具或方法,協助孩子建立自律能力。

5.和諧關係有助溝通

在指正孩子同時,讓孩子明白針對的是行為而非個人,違規行為並不影響父母的愛。

事實上,親子關係如果和諧,父母更容易發揮正面影響力,協助孩子建立常規。

反之亦然,當親子之間疏遠或出現問題,也會導致孩子刻意違反規定,以搏取父母的注意或表達怒氣,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應該先從有效溝通及改善親子關係著手。

教戰守則

孩子紀律的問題在家裡和學校都會發生,平常父母可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的行為,亦可請老師給予建議,或與老師協同輔導孩子。以下是在家教養時可執行的事項:

1.訂下可實行的鼓勵規則

訂立具有鼓勵性質,且孩子立刻可付諸實行的規則,並盡量採用正面措詞。

例如:[hidepost=1]做完功課便能看電視、做完家事可以用電腦或和朋友出去玩[/hidepost]。

原則是明確、具體、合理、可以執行,而且一次不要制定太多規則,如有需要,等孩子學會一些規則後,再逐漸增加。

2.訂立特別條款

針對孩子已出現經常性或影響他人的無紀律行為,可予以特別的規定,但記得態度不宜強硬,而且行為與後果必須符合相關聯、合理的原則。

例如:[hidepost=1]如果不把腳踏車停在既定位置,接下來一個星期都不能騎;又譬如可以事先約定每天完成功課的時間,未在約定時間內完成便不能看電視,特別是對於習慣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寫作業的孩子,記得不要出手幫忙,否則你等於在告訴他:只要拖到最後一刻,就會有人幫我,而且做得比我自己來還要好。讓孩子承受拖拖拉拉或健忘的後果。[/hidepost]

3.製作檢核表

檢核表、表格與契約能提供孩子具體而組織化的指引,也避免父母隨興所致、標準前後不一致,反而造成不良示範。

將每天不同時段如上學前、放學後該做的事情列舉成表格,在完成的事項上打勾或貼貼紙,讓孩子看得見自己努力的成果,並記得不斷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

4.約定時限準時執行

和孩子約定做某件事時,盡量不要用「馬上」、「立刻」,可以多給幾分鐘餘裕,但是必須講好確切的幾時幾分,等時間到了就要準時執行,記得一定要說到做到。

例如:[hidepost=1]約定再看5分鐘電視(或是等這部卡通播完),就要去洗澡,如果時限到了,孩子仍坐在沙發上,父母便要主動去關掉電視。[/hidepost]

5.管教要簡短,而且有愛

父母永遠要記得是因為愛才管教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時,指正他時不要囉哩囉唆,只要掌握事實、愛與期待3個重點。

如把小孩叫到身旁來說:「你沒有把玩具收好,妹妹走過去踩到,腳底受傷了。」接下來說,[hidepost=1]「媽媽很愛你,知道你是個好孩子。」說話時切忌疾言厲色,而要溫和冷靜,孩子才不會因為害怕而無法思考你講的內容,最後再告訴他:「媽媽希望你以後能把玩具收好,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對不對?」[/hidepost]

6.讚美孩子做家事

大部分的孩子不會擔心髒亂,也不會主動急於清理,如果父母不斷嘮叨,他們會更厭惡整齊和家事。

讓孩子知道他做家事就是對家庭生活做出貢獻,讓他們對於「被需要」產生強烈動機,可以問他們,如果沒有收拾玩具書本、不清理房間,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當他們清楚後果,也可以讓他們經歷後果,當孩子為家事做出貢獻時,別忘了具體讚美他們帶來的幫助。

7.建立家庭儀式和傳統

在家庭生活中設計重複的活動,如睡前禱告、說故事、每週六召開家庭會議、每週日爬山,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規律與安全,並且將全家人黏合在一起,這些儀式通常會成為日後家庭生活故事的來源,甚至成為世代傳承的傳統。

尤其是餐桌時間及睡前時間,無論做什麼,只要持續的做,有一樣的程序,不僅能培養孩子生活的規律性,更能增進彼此的關係。

8.訂立清楚的上網規矩

面對網路世界的強大誘惑,家長必須訂立清楚且堅定的規則,以下是一些秘訣:

[hidepost=1]a. 別在孩子房間裡放電腦,讓孩子關在房門裡獨自面對誘惑,將電腦放在公開的地方。 b. 不要百分之百信任網路監控軟體,孩子都很清楚如何破解防鎖,最好是親自和孩子聊聊、觀察他們在網路上做些什麼;認識孩子的網友; c. 父母也要學習如何使用及操作電腦,並有能力檢查電腦上儲存的檔案、瀏覽紀錄及下載的檔案; d. 創造一個沒有科技的時間,關掉所有電子通訊產品,讓孩子無聊、放空;鼓勵孩子出去活動、交朋友,當然父母同行效果更好。[/hidepost]

別當糾察隊 讓他自己畫界線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如何適時教孩子學習負責任?卻是很多家長所忽略的問題。

孩子不負責任與現代家庭提供太完美的呵護有關,多數心理學家稱之為「滯留青春期」的現象,溺愛孩子的後果,造成孩子不想長大、不負責任、無法獨立自主等。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教授、臨床心理學家柯慧貞建議,孩子能否養成負責任的習慣,必須要靠從小的培養,指責與嘮叨不是好方法,而是改以適時的鼓勵來建立孩子的責任感。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

3 thoughts on “爸媽必學的5大教養觀念”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