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媒婆~尋情歷險記

找一個相愛的人有那麼難嗎? by 導演吳汰紝

三十歲的時候,我在短短半年內接到七張紅色炸彈,所有親朋好友都趕在我三十歲的時候結婚,我四處當伴娘,包紅包,偏偏就是輪不到我,那時,我非常想要罵髒話,OOXX,找一個相愛的人有那麼難嗎?我有很醜嗎?我個性真的那麼糟嗎?到底我造了什麼孽呢?

繼續閱讀 世紀大媒婆尋情歷險記

父母不懂愛,孩子變依賴

以下四種情況是造成孩子依賴經常發生的原因:

第一種、害羞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出現這種情況,每次家裡有陌生人來,孩子點點總是一副膽怯、不知所措的樣子。

繼續閱讀 父母不懂愛,孩子變依賴

把握9原則,父母輕鬆教

許多家長或許都曾有個疑惑,自己都知道孩子的「家教」很重要,卻不知道除了幫他養成生活好習慣、學習有效率之外,到底還要教他些什麼。

其實家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自我肯定的能力,並讓他懂得感恩珍惜。

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要爸爸媽媽幫忙改作業、叮嚀隔天要帶的東西、督促他讀書寫字,那麼孩子永遠也不可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究竟父母親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會自立呢?

以下分享9大心理原則,如果爸爸媽媽們懂得運用這些原則,親子溝通自然事半功倍。

繼續閱讀 把握9原則,父母輕鬆教

孩子缺乏自信的11個原因

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像是草莓族、啃老族、寄生族這樣的年輕人,不僅缺乏自立能力、不擅與人建立關係,而且不堪承受壓力與挫折。

這些原本充滿潛力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之所以會變得如此脆弱,其實很多因素是因為從小父母在教養他們的過程中,無知地犯了以下這11種錯誤所造成的:

1.父母親過度保護

現在時下有非常多的父母親,不但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還花盡心思為孩子安排課後活動,例如音樂、繪畫、舞蹈、外語…等。

繼續閱讀 孩子缺乏自信的11個原因

孩子睡出好成績?

(贊助點數:80元)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孩子的學習得到最佳效果?

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們規劃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當孩子進入學校讀書後,作父母的總是希望他們坐在書桌前讀書的時間「越久越好」。但,這些觀念是正確的嗎?

長期從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洪蘭教授,將實驗室裡的臨床經驗,應用到孩子的實際教養上。

她以深入淺出的演講方式,推廣自己的教育理念,多年來蒙受其惠的親子,不計其數。

在這場演講中,洪蘭大膽拋出與傳統思維方式不同的新觀念,像是大腦定型後仍有機會改變,同時也強調各項不能偏廢的學習基本功。

兼具科學研究者、教育推廣者以及母親等多重身份的洪蘭,在這場演講中,不僅提供了從專業領域出發的教育策略,同時也與家長們分享了為人母親的親身經驗。

洪蘭教授演講影片:

繼續閱讀 孩子睡出好成績?

孩子吵架該怎麼辦?

摘自親子天下

風和日麗的週末午後,公園裡孩子三五成群。突然,聲音愈來愈高:

「不要推啦!」

「你不要慢吞吞的!快點!」

「你白痴啊!說半天聽不懂喔!」

七嘴八舌中,突然一聲「哇」的嚎啕大哭傳入耳際,原本在旁悠閒的大人,神經也為之緊繃。

「誰家小孩這麼沒家教?公園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怎麼動手打人!」

爸媽一出,誰與爭鋒。哭泣聲加上質問聲,讓遊樂場內的空氣,頓時凝結……

繼續閱讀 孩子吵架該怎麼辦?

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摘自【三種真實】

老人站起身子,把兩手放到背後,慢慢走到我的面前停了下來。

「當人為了恐懼而行動時,也就遠離了真正的幸福。

你要記清楚了:真正的幸福,是在為愛活著時才能獲得。當我們活在愛裡,才能用幸福和別人相互交流。」

「活在愛裡,而不是恐懼裡……可是我們能消除恐懼嗎?」

老人又開始踱步。

「沒有這個必要。每個人心裡都有恐懼,重要的是,不能受恐懼支配。就算心中有恐懼,只要遵循著愛行動就好。

關鍵就在於自尊心。只要滿足自尊心,就可以擺脫不受人認同的恐懼、不被人理會的恐懼,不讓它們所支配。」

「自尊心?」

「我這裡說的『自尊心』,是指承認、尊重並信任自己本身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

自尊心無法滿足的人,會追求別人的認同,希望彌補自己的不足。然而這就會變成依賴外人對自己的評價,隨時畏懼著自己可能不被別人認同。

相反的,如果人能滿足自己的自尊心,也就不用畏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了。」

繼續閱讀 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3~6歲的孩子該怎麼教?

作者:陳珮雯     出處:親子天下 

三至六歲,孩子進入幼稚園,並準備邁入小學。父母應該將教養重點放在哪幾大面向?

教養資源應該投入哪裡? 

教養角度又應該如何,才不會陷入常見的教養迷思? 

俗諺:「三歲看大、六歲看老」。究竟教養三至六歲的孩子,施力點要擺在哪裡,才能幫助孩子順利銜接小學生活,發展成一生受用的基礎能力?

幼教專家認為,父母應該幫學前幼兒搭建五大支柱: 

一、體適能的奠基; 

二、同儕相處技巧; 

三、責任感的關鍵養成; 

四、良好的自我概念; 

五、手足關係的經營。 

三至六歲,孩子進入幼稚園,並準備邁入小學。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趙蕙鈴觀察,父母直觀上很容易把教養重點放在智育學習,產生「見樹不見林」的教養迷思。 

教養資源的投入也過於單一或片面,忽略了學前教養應該是「全人發展」,需全面觀照孩子的身體、社會、情緒、認知、語言……等各面向發展。 

繼續閱讀 3~6歲的孩子該怎麼教?

創造孩子的「豬圈」?

摘自【教育可以這麼浪漫】 

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在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然後就這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的衣服,稱為百衲衣。 

據說能保佑嬰兒平安成長、長命百歲。在現代,我們當然無法真的去拼出百衲衣,但是透過二手衣的流傳,或許可以體會到一些古風。 

AB寶從出生到上小學之前,身上穿的全都是承受了無數朋友好意的「百衲衣」,古時父母為新生兒鄉親朋好友祈求舊布縫製成,也就是朋友們的小孩穿過的舊衣服。  

反正她們也不知道衣服新舊,即便在嬰兒時期只要看到我們鼓勵贊美的神態就會好高興。 

等到上了幼兒園,除了新穿的衣服(不見得是新衣服),其它如髮飾、太陽眼鏡,只要裝飾在身上的東西,她們都會跑到鏡子前面東照西照,很得意的樣子,有時候還會拿著媽媽的梳子,煞有其事的梳那沒有幾根毛的頭髮。   

繼續閱讀 創造孩子的「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