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都搶著上的「幸福課」?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那麼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

班夏哈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全優,家長就會給獎勵;

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闆就會發給獎金。

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

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它絕不等同於「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這就好比一個人頭痛好了之後,他會為頭不痛而高興,這是由於這種喜悅,來自於痛苦的前因。

「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在班夏哈看來,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在課堂上,班夏哈不斷地向學生提問:

我們可以不停地追問「為什麼」,來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職或任何其他的目標。

看看要問多少個「為什麼」,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

問問自己,我做的事情,對我有意義嗎?

它們給我帶來了樂趣嗎?

我的內心,是否鼓勵我去做不同的嘗試?

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活?

班夏哈的哲學老師在他畢業時,給了他一個忠告:「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

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對於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班夏哈也這樣教他的學生,如何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和熱情的工作。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