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我可以」的引擎

你一定聽過「Terrible Two (麻煩兩歲) 」的說法吧,許多成人對這個詞的解釋,只停留在「哦,他就是愛唱反調!就想讓我生氣。」

但我們得學著從孩子想自主的角度,來解讀那處處唱反調的行為和驅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

孩子透過「做」來了解「我是誰,會什麼」。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勇於嘗試?

完成「我是我」的心理成就

孩子發現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去他想去的地方、拿他想拿的東西,他就開始了「自主意志」的建構工程。

他會發現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個體,而每個個體都擁有不同的思維。有趣的是,某些他「自主」的動作,居然會引發他人做出「同樣」的反應 。

比如說:「我知道如果我去拿姊姊的娃娃,她會尖叫。」

「如果我去摸那個洞洞(插座),媽媽會瞪大眼睛說:不可以!」

像這樣去推想自己和他人想法的異同,去證驗自己所想的是對的,所成就的,正是孩子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基礎點。

所以他唱反調,絕非是想故意氣死大人,純粹是心理自主之旅的一個過程,他想證實的是「我是我」!

你可能會質疑:「那我就讓他摸插座、自己過馬路嗎?」

不是!別忘了,孩子年紀小,還不能區分事情的危險性,所以成人要很清楚的幫助孩子釐清,哪些事他可以做主,哪些是沒有選擇的。

比如說,你可以提早叫他起床,讓他再三試著自己穿鞋。但坐上車時,沒得選擇,一定要繫上安全帶。

適度、清楚的畫出界線,並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主和自信,反而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也讓他們覺得安全、受到保護。

相對的,不提供幼兒界線,反而會讓他覺得「超載」,似乎凡事都得靠自己,那會讓幼兒覺得無助、不安。

挫折是成長的「有機肥料」

但是,生理上的自主、心理上的自信,皆需要溫床來助長,它們並不會自己長出來。成人的「鼓勵嘗試」和「無條件接納」能提供這樣的溫床,讓孩子學習到: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冒險、不怕跌倒的人。

「鼓勵嘗試」和「無條件接納」的第一種含意是:讓幼兒自己做。

最有效也最容易上手的方法是,從孩子很小開始,就給他機會和時間,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拿畫筆、甚至參與做家事。讓他從日常生活中,具體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別人也信賴他。

第二種含意則是,我們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挫折正像我們的影子,會跟隨我們一輩子,要學會與它相處也就是接納隨之而來的難過和憤怒,接納自己在嘗試後的失敗。

所以當挫折發生時,成人可以:

(1)不帶批判的去指認孩子的情緒,讓他認識:覺得難受和憤怒是正常、能被理解的。比如:[hidepost=1]「蓋子蓋不上,你好生氣,是嗎?」、「你跌倒了,好痛,所以哭得很傷心。」[/hidepost]

(2)等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後,再就事論事,提供方法。比如:[hidepost=1]「你看,這是蓋子的把手,你可以這樣拿……,來,再試一次!」、「就是這樣,轉,再轉……。」[/hidepost]

有了這樣的鼓勵和接納,孩子其實就會放心,會願意換個方式再試,也就會有更多機會經歷自己努力而來的果實。於是,挫折成了孩子成長時的有機肥料。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