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36個方法~1

正如美國企業家艾柯卡所說:「很多人認為小孩子講的話都是無稽之談。然而我認為,如果現在傾聽孩子所關心的事,將來當他到十幾歲後就有能力分擔父母的事情。這兩點是密切相關的。」

建議二: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許多父母不管孩子說甚麼,總是先搬出孩子以前的事情批評一番,似乎總是揪住孩子的小辮子不放。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有時孩子犯了一個小錯,父母憑著自己瞭解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批評和指責。

當孩子在為自己的行為據理力爭時,父母就會氣上加氣,心想:「你犯了錯還狡辯!」

於是,對孩子一聲喝斥:「住口,不要再解釋了!」

你能想像孩子這個時候有多麼委屈嗎?

即使你事後發現自己冤枉了孩子而跟他道歉,但對他的傷害已經造成。

老是聽到「你不用再解釋!」的孩子,會漸漸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變成一個人默默忍受委屈,而這樣的負擔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有一天,當孩子的心理問題出現的時候,父母們會突然悔恨地說:「為甚麼我沒有及時發現呢?」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往往是出於這樣幾種心理:

第一,孩子的話說到自己的痛處,讓自己覺得沒面子。

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沒甚麼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鬆的心態聽聽孩子怎麼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啓發。

第二,總認為自己是對的。

這樣的父母屬於頑固型,不聽解釋,不聽辯解,老認為孩子是在找藉口。長期如此,孩子就會慢慢習慣了沉默,哪怕是面對冤屈,也緘默不語。

一個不會據理力爭的孩子,很難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

第三,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沒有耐心聽孩子說。

其實,雖然孩子的思維比大人簡單得多,往往也能從複雜的事情中看到本質的東西。

第四,總認為孩子會犯錯誤,孩子有許多缺點,從而不願意聽孩子解釋,主觀認為孩子的解釋是為自己找藉口。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會變化的,會進步的。孩子也是如此。每一天,孩子都會遇到許多新事物,學習許多新知識,他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

如果父母總是想著孩 子的錯誤和缺點,就會否定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以主觀偏見來代替客觀評價,結果,孩子的信心受挫,不再主動向父母傾訴。

一般來說,每個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父母的忽視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無助與絕望。

因此,心理學家建議父母親: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傾聽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許多年治療才能恢復自尊。

臉書留言

留言

作者

吳老師

兒童理財課程、OH卡金錢藍圖卡個人諮商、中英文親子讀經班、父母成長課程「星期一的一堂課」 http://思考致富.com

6 thoughts on “與孩子溝通的36個方法~1”

    1. 小美您好,

      若要買文,請依「一元買文」的儲值方法匯入款項,並留言告知欲索取文章名稱。

      待查證後,會依文章點數扣除,並email給您全文內容。

      祝健康、幸福!

  1. 我要買文與孩子溝通的36個方法~1及2

迴響已被關閉。